首頁手游網(wǎng)游攻略→ 明日方舟使徒原型介紹 使徒背景考據(jù)分析

明日方舟使徒原型介紹 使徒背景考據(jù)分析

作者:佚名來源:本站整理2019/9/23 16:31:07我要評論

明日方舟中,使徒是很特殊獨有一個團隊,那么游戲中使徒原型是什么,有什么背景故事,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感染者援助團體“使徒”

使徒這個勢力,由臨光、閃靈和夜鶯三名干員組成。正如這個組織的性質,“感染者援助團體”所言,它成立的初衷是為了對感染礦石病的患者提供醫(yī)療援助——這也說明了為什么該組織的三名成員全是清一色的奶媽......不過,雖然它是一個醫(yī)療性質的組織,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成員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軟弱之輩,臨光和閃靈會在必要的時候考慮訴諸武力來對抗那些威脅者們,(更多情況下可能是為了保護夜鶯)。

使徒勢力及周邊相關,夜鶯下面的是閃靈,臨光右上角的是白金。別問,問就是我沒抽到......

使徒這個組織,帶有相當強烈的基督教意味。首先就使徒這一勢力的名稱來入手——為什么選擇了“使徒”這樣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有什么內(nèi)涵?

使徒組織的外文名為Follower,意為“追隨者,使徒,信徒”。“使徒”這個名詞來源于基督教,它最初指的是由耶穌基督挑選并賦予傳教使命的12個門徒,源于希臘文Apostolos,原意為受差遣者。

他們分別是彼得、雅各(西庇太之子)、約翰、安德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雅各(亞勒腓之子)、猶大(雅各的兒子或兄弟)、奮銳黨的西門和加略人猶大(后被馬提亞取代)。

十二使徒之名在《馬太》、《馬可》《路加》三福音書中略有差異,其中彼得、雅各和約翰是基本穩(wěn)定不變的核心,因為只有他們目睹使睚魯?shù)呐畠簭突、彰顯圣榮,并在客西馬尼園進行了祈禱;加略人猶大叛賣耶穌后自縊,失去使徒職份,其缺位由眾門徒在彼得的主持下選補馬提亞充任。此外,保羅因曾見面基督并親領命令,也經(jīng)常自稱使徒!妒ソ(jīng)》中被列為使徒的還有巴拿巴等數(shù)人;此外某些高級行政官員或教會官員也有稱使徒的。以“使徒”為名,更多程度上是表明組織成員所信奉的高尚信條,同時也是對三名成員身份原型的糅合——臨光的原型為捍衛(wèi)基督教信仰的騎士,黑白惡魔乃至薩卡茲族的原型則是信奉耶穌基督而被羅馬帝國視為惡魔的走狗、加以迫害的希伯來人(或者說是猶太人。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

然后再來看看使徒的圖標。

使徒組織的圖標很有特點,通俗來說是由長劍、葡萄、銜尾蛇以及蛇杖組成。

其中前三者分別代表著使徒組織的一名成員;蛇杖則由這三者組成,象征著使徒這個組織成立的目的和宗旨。

注意左邊的使徒組織標志

使徒圖標

首先,撇開那條蛇不看,這個圖標的剩余部分是一把騎士使用的手半劍(長劍的一種優(yōu)化變體),這對應的是成員臨光在加入“使徒”組織之前的身份(卡西米爾耀騎士)。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斗爭成為了人們解決問題的一種簡單粗暴的手段。出于對勝利以及殺傷力的追求,人們開始不斷地革新武器的制造方法和材質,這其中金屬的運用是繞不開的一個重大事件。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赫梯人鍛造出了目前出土的最古老的冶煉鐵器——一把銅柄鐵刃匕首。此后鐵器在中、南、西亞乃至歐洲地區(qū)隨著戰(zhàn)火的蔓延而得到了傳播。而伴隨著人類學習運用金屬的過程的演變,刀劍等武器也漸漸顯露出大型化的趨勢。最初的匕首在之后的幾個世紀里出現(xiàn)了兩支不同的演化道路:有人在匕首的握柄處進行加長處理,以獲得更大的攻擊范圍,這一支后來就逐漸演化為了長槍;更多的則是在保持握柄的基礎上加長、加寬劍刃,從而逐漸向劍的方向演化。

在經(jīng)歷了漫長歷史之后,長劍終于在10世紀左右真正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從劍的型態(tài)上就可以知道,它的機動性高,適合施展各種劍術,所以這也意味著它是在金屬的冶煉技術進步到能制造出輕而強韌的金屬之后才出現(xiàn)的。而在歐洲,長劍經(jīng)歷了由單一的“斬劍”多元化發(fā)展為具有不同功能的“闊劍”、“騎士劍”、“大劍”(也就是通俗來說的長劍)等多種變體的過程,并且還出現(xiàn)了專門對抗無護甲或輕護甲的“焰形劍”以及對付重護甲單位的“巨劍”等特殊樣式。

一種早期的闊劍。闊劍有著典型英格蘭特征,是11-15世紀主流的個人武器,呆毛王的咖喱棒就屬于闊劍的一種。15世紀以后,冶金技術的進步使它的地位逐步讓給了性能更優(yōu)的大劍。

德式雙手劍。長劍一出現(xiàn)就成為了中世紀騎士階級的熱門商品,其中質量最好的是產(chǎn)自德國的長劍。圖中上面的就是一把焰形劍刃雙手劍,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殺傷力,但不適用與對抗重甲單位。

手半劍又稱雜種劍(來自其英語中的稱呼“Bastard”)、片手劍、護手劍、單/雙手混合劍/長劍,嚴格意義上來說屬于長劍。手半劍集闊劍的輕便、騎士劍的突刺、雙手劍的劈砍斬擊、長劍的經(jīng)典等優(yōu)勢于一體,無論雙手還是配盾都能發(fā)揮作用,可以稱得上是最完美的劍。手半劍一般長1到1.2米左右,劍柄雙握,有配重球,劍身上有樋,頭部尖銳。手半劍被稱為“單雙手劍的私生子”,較單手劍有長度優(yōu)勢及攻擊力優(yōu)勢,比起雙手劍則更便于攜帶、通用性好,可以騰出一只手進行持盾防護。這在當時來說是一種跨時代性的近戰(zhàn)武器,被視為西方刀劍發(fā)展歷史上的里程碑。手半劍一經(jīng)出現(xiàn)便迅速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武器,伴隨著騎士階級一直統(tǒng)治著中世紀戰(zhàn)場直到中世紀結束。不過手半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劍身過細,長時間使用易折斷;此外對使用者的體力、受訓練程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一般的士兵很少配備。而騎士的護手劍大多為備用武器或是作為指揮棒,一般交鋒是更多是采取長槍突擊結合鈍器作為進攻手段。

手半劍,這是一種相當基礎的樣式。

手半劍有一些相對比較明顯的特征。首先手半劍的劍身比較細;其次,一般情況下其刃長大約是使用者身高的一半,柄長是刃長的三分之一。使徒標志中的劍恰好符合這兩點特征。

對于騎士而言,用于作戰(zhàn)的武器多種多樣,每種都有不同的作用。但是,只有長劍成為了騎士身份和榮譽的象征,劍盾組合的紋樣是后世最廣為人知的騎士標志:劍代表騎士為榮耀而戰(zhàn)斗,盾則表示對美德的捍衛(wèi)、對信仰的守護。臨光身為騎士,使用長劍作為她的代表標志是一件很合理的事;

仔細看這把長劍的護手兩端,會發(fā)現(xiàn)其護手處有著很特殊的裝飾,推測這個裝飾的樣式應該是來源于抽象幾何化處理后的葡萄葉和葡萄藤形象。

仔細看蛇的兩側的三角形部分,近似抽象幾何化后的葡萄葉;同時纏繞的形象類似葡萄藤和葡萄抽條時卷曲的枝蔓。

葡萄葉

葡萄葉和葡萄藤

一些常見的中世紀騎士所用的裝飾紋樣。

葡萄這個意象,出現(xiàn)于《圣經(jīng)·約翰福音》的第十五章,這一章多次提到了葡萄、葡萄樹、葡萄藤、葡萄酒和葡萄園:

神的兒子主基督耶穌到世上來,呼召門徒,造就他們,訓練他們,是要他們成為圣靈居住的殿,成為神所統(tǒng)治的國度。他要他們時常保持這個觀念。逾越節(jié)期間,主率領門徒在圣殿里,看見那殿門上的金葡萄樹;也許,就在用過最后晚餐,走在橄欖山路的時候,看見地上的葡萄樹,主就地取材施教: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么。”(約十五:1-10)

對于葡萄這種植物來說,其枝蔓必須纏繞連接在樹上,惟有如此才可以生存發(fā)展。而一旦脫離了根本的枯枝,就絕不會結果子。其引申的含義就是“所有不屬于主、與主無關的,雖然有類似基督徒的活動,卻不會有生命的果子;只有與主相連,主的話在他內(nèi)心里面,才會有生命的果子”;

實際上耶穌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想要榮耀自己,就應該要時刻銘記:主是樹干,天父是栽培的,作為信徒的個體并沒有值得夸耀自滿的,信徒唯一生存的目標,是要實現(xiàn)"天父就因此得

0相關評論

發(fā)表評論

最新最熱相關資源

安卓蘋果應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