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手機資訊→ 非主流手機系統(tǒng)有哪些

非主流手機系統(tǒng)有哪些

作者:瀟瀟來源:本站整理2014/7/9 16:16:01我要評論

如今移動操作系統(tǒng)劃分基本定格,Android與iOS聯(lián)手霸占了95%的市場份額,Windows Phone則占據(jù)4%,而留給小眾操作系統(tǒng)的空間僅有可憐的1%。但不容否認的是,在這1%的市場份額中,小眾系統(tǒng)們卻五花八門的演繹著自己的精彩,給那些追求個性化的用戶群體帶來了星星之火。

黑莓:小眾系統(tǒng)的領頭者

小眾操作系統(tǒng)由于應用數(shù)量相對較少,這也成為了消費者不愿意選擇的主要原因。就這點而言,黑莓BlackBerry深有感悟。2013年是黑莓至關重要的轉型之年,他們推出了BB10系統(tǒng),并發(fā)布了全觸屏黑莓Z10與全鍵盤黑莓Q10兩款產(chǎn)品力爭奪回市場。然而事與愿違的是,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用戶更愿意選擇應用繁多、價格廉價的Android,黑莓收獲可謂是微乎其微。

不過這并不影響一些優(yōu)秀的產(chǎn)品誕生。其中黑莓Z10與黑莓Z30便屬于兩款代表作。黑莓Z10屏幕尺寸為4.2英寸,黑莓Z30為5英寸。兩者外觀設計幾乎采用了相同的傳統(tǒng)樣式,保留了不少商務的元素。硬件方面,黑莓Z10分為1.5GHz主頻雙核OMAP4470處理器或MSM8960處理器兩個版本,黑莓Z30則搭載了1.7GHz主頻雙核高通驍龍MSM8960T Pro處理器。兩者均配備2GB運行內存+16GB機身存儲空間的組合,運行BB10操作系統(tǒng)。

剛剛我們談到的是觸控系列,其實熟悉黑莓的小伙伴們都知道最經(jīng)典的機型是全鍵盤手機,代表機型則是黑莓Q10和黑莓Q5。這兩款機型的共性是均采用了觸屏+全鍵盤的設計模式。黑莓Q10與黑莓Q5配備了3.1英寸的AMOLED顯示屏,分辨率達到720X720像素。兩款機型均內置1.5GHz的雙核芯處理器,輔以2GB的運行內存。只是需要注意黑莓Q10擁有800萬像素攝像頭以及16GB機身存儲空間,黑莓Q5則縮減為500萬像素攝像頭+8GB存儲空間。

此外,黑莓還在年初正式發(fā)布了黑莓Z3,擁有5英寸960*540屏幕,配備1.2GHz雙核高通驍龍400處理器和Adreno 305芯片,輔以1.5GB運行內存,8GB機身存儲空間。同時搭載一枚500萬像素攝像頭,配備2650mAh容量電池。這款機型售價約為1675元,由此可見,黑莓開始進軍中低端市場決心很大。

說起B(yǎng)lackBerry就來談談黑莓BB10系統(tǒng)的特色。其實長久使用下來,你會感覺到界面UI設計看起來很舒服,也十分簡單。操作過程中主要使用到的是手勢操作,通過上下左右的滑動來實現(xiàn)。相對于其他小眾系統(tǒng),黑莓算是最大眾的一個。盡管黑莓沒能贏回市場,但黑莓粉絲始終對黑莓的崛起頗有信心。

火狐:與運營商合作是重頭戲

聊過了黑莓,我們再來看看和黑莓BB10同期亮相的火狐Firefox OS吧。當時中興Open是首款搭載該系統(tǒng)的機型,和其他系統(tǒng)的玩法不同,火狐系統(tǒng)是完全基于HTML5的,沒有原生應用,日常的操作用到的都是HTML5技術。策略方面,火狐更加注重的是中低端市場,對運營商完全開放,以此讓運營商減少對低成本Android手機的依賴。然而令他們擔憂的是,谷歌(微博)剛剛公布了Android One計劃,由此來看Firefox的前景令人擔憂。

代表機型并不算多,中興Open、Open C算是其中的兩個。配置方面并不值得一提,還是說說設計吧。Open和Open C都是采用小巧圓潤的鵝卵石設計,加上磨砂質感的材質,持握起來手感非常出色。屏幕的下方有一個類似于iPhone Home鍵的小圓點,增加了那么一股秀氣勁。

火狐Firefox OS的操作風格和Android類似,基本都是通過點按的方式來實現(xiàn)。只是由于功能相對單一,所以上手的難度也較低一些。但我個人體驗后感覺系統(tǒng)的流暢度還是不及Android。對此一些廠商也站出來說未來也可能會給Firefox手機做高端系統(tǒng),不過至今還沒有這樣一款產(chǎn)品出來。除了中興外,市面上還有阿爾卡特One Touch Fire、LG Fireweb可供選擇。而且還有一款非常與眾不同的雙系統(tǒng)手機Geeksphone Revolution。這些都為Firefox的生存空間增加了不少競爭力。

Asha:買不起智能手機可以考慮它

2013年似乎都是小眾系統(tǒng)集體爆發(fā)之年。諾基亞Asha也算是其中之一,跟隨諾基亞Asha501于2013年5月在印度發(fā)布。這個系統(tǒng)定位于智能手機與非智能手機之間。在諾基亞長久的戰(zhàn)略中,低端市場是尤為注重的領域,因為這部分新興市場的需求量很大,Asha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彌補其中的空缺。

機型方面,觸屏版諾基亞Asha手機已經(jīng)發(fā)布了四款,分別是Asha 500、501、502、503。配置方面并不是這些小家伙們的強項,不過整體造型倒是很值得一提,比如Asha 503還被諾基亞自己稱作是果凍設計。

重點說說Asha的系統(tǒng)風格。在Asha中有一項名為FastLane的功能,通過它用戶可以快速的查看到最近聯(lián)系人、社交網(wǎng)絡圈以及常用的應用程序。打開應用的方式很多也都是需要借助滑動界面來完成,例如開啟相機便可以向上滑動屏幕進入等等。要說唯一不太爽的就是屏幕的尺寸非常之小,再加上較低的分辨率以至于視覺體驗讓人抓狂。

Tizen:操作體驗類似于Android

Tizen系統(tǒng)也是基于開放源代碼編寫的移動操作系統(tǒng)。它采用了Linux核心,可以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相機、車載信息娛樂設備、智能電視等設備中運行。Tizen的生命周期其實要比其他小眾系統(tǒng)都早。早在2012年1月1日,LiMo基金會就已經(jīng)更名為Tizen協(xié)會。經(jīng)過數(shù)次Tizen系統(tǒng)的發(fā)布,最終在今年六月,三星終于放出了首款Tizen手機Samsung Z的諜照。

Samsung Z配備了4.8英寸720P Super AMOLED屏幕,搭載2.3GHz四核處理器,輔以2GB運行內存、16GB機身存儲空間。同時配備了一枚800萬像素的后置攝像頭、21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支持LTE和NFC,電池容量則為2600mAh。這款機型的設計風格很像是之前的一款 Windows Phone機型Omnia 7,因而增添了幾分商務色彩。

在今年的MWC上,我實際體驗了一把Tizen系統(tǒng)。它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的親切,因為無論是界面特點還是操作方式都和現(xiàn)在的Android系統(tǒng)如出一轍。不過好在操作的流暢度非常不錯,現(xiàn)場演示的在Tizen下玩游戲的立體感也很突出。因此如果之前你是Android用戶的話,那么過度到Tizen上應該是非常輕松的。

Jolla:打造MeeGo不死神話

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Jolla系統(tǒng)平臺。我們知道諾基亞之前拋棄了自家的MeeGo系統(tǒng),不過這個團隊并沒有死心,他們重新組建團隊更改公司名稱為Jolla,潛心研發(fā)了Sailfish旗魚系統(tǒng)。2013年,Jolla同樣迎來了一次爆發(fā),于11.27聯(lián)手芬蘭運營商推出了自己的首款產(chǎn)品Jolla手機。

來看看Jolla的硬件配置。Jolla手機采用4.5英寸qHD 960*540像素屏幕,使用康寧大猩猩二代玻璃保護,運行1.4GHz高通驍龍雙核處理器,內置1GB系統(tǒng)內存、16GB機身存儲,支持micro SD卡擴展,前置20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主攝像頭,電池容量為2100mAh。

Jolla目前只有這一款手機,操作方面,我感覺Jolla手勢操作的比重是所有小眾系統(tǒng)中最大的。鎖屏界面、主界面中我們都可以通過雙擊屏幕、下拉屏幕、上滑屏幕等方式呼出菜單,這樣的好處是如果熟練了之后可以很流暢的進行單手操作,這點在當下智能手機屏幕不斷變大的今天顯得尤為可貴。不過這里也需要說明的是,Jolla的操作實在是太復雜了,學習成本比較高,這也限定了它的受眾群體。

Ubuntu:就是要玩高端

最后要說的是Ubuntu,同樣誕生于2013年1月。Ubuntu手機版也是開源系統(tǒng),而且完全免費。Ubuntu可以在所有入門級智能手機上正常運行,開發(fā)人員可以使用Ubuntu官方SDK輕松為系統(tǒng)開發(fā)原生應用程序或是HTML5應用。從技術底層實現(xiàn)方式來看,Ubuntu與Firefox會形成直接的競爭關系。

操作體驗方面,Ubuntu主要是為了方便用戶操作,體現(xiàn)在其每個屏幕邊緣都有特殊的功能,不用每次都返回到主屏,通過針對不同的屏幕邊緣的操作就可以快捷地訪問不同的內容,如輕擊屏幕左側邊緣就能調出最喜愛的應用程序等。

機型方面目前主要就是之前的一款未發(fā)布的Ubuntu Edge以及在MWC2014上曇花一現(xiàn)的Ubuntu版魅族MX3。很顯然,Ubuntu的目標正是高端市場。

總結

以上我們?yōu)槟偨Y了目前市面上相對小眾的操作系統(tǒng)。希望能給玩膩了Android或者iOS設備的你提供更多的選擇。其實縱觀目前智能手機的格局,基本上可以斷定的是,很難有這些小眾系統(tǒng)大顯身手的翻身機會。但也正是看到一些極客發(fā)燒友的存在,也讓這些小眾系統(tǒng)存在的意義遠大于其表現(xiàn)在銷量賬面兒上的成績。對于消費者來說,我們也理所應當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些小眾系統(tǒng),讓它的價值能被更多人所知曉。

該不該買小眾系統(tǒng)的手機?

如果你是作為第二部手機來購買,那么盡管可以選購一款小眾系統(tǒng)的手機,這樣可以充分顯示出與“主機”iOS或者安卓、WP系統(tǒng)的不同,簡單來說就是“玩?zhèn)€新鮮”。但如果作為唯一的一部主力機型使用,我們并不建議這樣做,很簡單,小眾手機之所以稱之為“小眾”,就是因為獲得的資源少,生態(tài)鏈不夠完善,也就是說應用軟件和游戲可能會比較匱乏,甚至一些常規(guī)的應用都找不到,這對于當今手機的應用環(huán)境來說可是致命傷,而就算是具備了常規(guī)的百十來個應用,更新迭代的速度極慢也是不能忍受的事情。總之購買小眾手機,不要因為它的小眾而變得曲高和寡,那樣會很受傷。

0相關評論

發(fā)表評論

安卓蘋果應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