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VR在今年正式開拓市場,然而中國市場方面反應卻并不是很火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現在的VR太貴了,那么中國市場真的只能靠低價才能有起色嗎?
中國的VR市場剛起步就遭遇困難,如何度過它的寒冬季節(jié)呢?
據統(tǒng)計報告顯示,Strategy Analytics發(fā)表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相比于2016年有所增加。
中國本地LTE容量的提升、運營商強勢促銷活動和中國穩(wěn)定的經濟形勢等優(yōu)勢,使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能煥發(fā)新的生機。
目前中國依舊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在本季度占據全球3.404億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三分之一。
其中前五位出貨量由高到低分別是: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
小米之所以能在榜單上占有一席之地,這與它制定的銷售策略密切相關——低價搶占市場,這也是小米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相對于智能手機市場的血戰(zhàn)奮殺,對于起步較晚的VR,如何才能在智能領域的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呢?
相比國外VR硬件設備的發(fā)展路線,國內眾多VR硬件廠商的關注點略顯不同。
占坑、炒作、跟風、低價等策略在國內大行其道。
現在一提到國內VR硬件如何跟國外競爭,辦法就只有一個:低價競爭。
廠商們寄望于依靠價格來抵抗國外產品以及優(yōu)質產品,它在VR領域能行得通嗎?
在討論是否行得通之前,小編想為大家分析下為什么廠商會以低價來競爭,它的原因是什么呢?
缺乏資金做技術研發(fā) ,就只能靠低價搏出位
像谷歌Cardboard這類型的VR設備門檻不高,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而且它的成本低,吸引不少廠商以此為契機創(chuàng)業(yè)去做VR硬件。
雖說低端產品成本低對于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是好事,但對于用戶來說它的VR體驗大打折扣。
如果要研發(fā)像是HTC vive或者Oculus Rift這類高端VR設備,企業(yè)必須提供足夠的資金來做研發(fā)支持。
拿當年的Oculus來說,如果沒有Facebook豪擲20億美金將它收購,以它自身的發(fā)展實力,產品什么時候推向市場、以及發(fā)展程度肯定沒這么快了。
而如今Oculus Rift在硬件設備市場的知名度早已不是當年。
可想而知,資金才是推動技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動力。
反觀國內不少VR硬件廠商由于自身資金不夠,在人才儲備方面缺乏,解決不了硬件設備上的技術問題,導致產品質量就跟不上。
而為了盡快推出產品,也只能產品湊合著就推向消費者。
既然質量不達標,為了讓產品被消費者買單,就只能在低價上做文章了。
短時間內追趕不上國外技術,只能先占坑賺點小錢
技術這個東西就是慢工出細活,它并不存在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問題的,不可否認的是國外對于科技產品都是重研發(fā)重過程。
就像智能手機的發(fā)展,當年中美差距比較大的時候,中國要跟進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比如蘋果推出的iphone,從2007年到現在華為、中興、魅族等手機崛起,開始占據中高端市場,用了大概七八年的時間。
這七八年的時間,蘋果就穩(wěn)坐高端市場大佬位置,借此大賺一筆。
美國的高端產業(yè)就是利用這個轉移周期的"時間差"來賺取利潤。
而目前VR技術要解決的問題不少,像虛擬體驗最好的HTC vive它都還存有不少技術上的優(yōu)化和深入研究。
由于現階段國內VR硬件產品在技術上還無法做到和Oculus Rift或者是PSVR等去競爭,可能未來會出現,但是這個時間并沒有存在一個具體的定數。
在技術上還趕超不了國外的前提下,廠商不可能不推出VR產品到市場,那還不如先占坑賺點小錢再說。
就像國內的暴風、小米都有推出VR硬件產品,有些產品價格確實不貴,外觀包裝的還挺好的。
對外宣傳都是說產品如何低價實惠,又能帶給用戶多么好的沉浸感體驗。
在營銷策略上,他們有自己的一個宣傳套路,抓住了用戶想要用低價來享受上千成本的VR體驗。
用戶在根據自身消費能力的前提下,在前期對于VR產品的投入成本肯定不高,畢竟目前還沒有殺手級應用內容吸引人購買體驗的。
因此,低價的產品往往會是他們購買體驗的首選。廠商利用低價策略在前期可能能賺點小錢。
甚至能提前在這個行業(yè)先占個坑,但是往長遠方向來看,利用低價來競爭VR硬件市場不明智,問題多。
第一:不利于國內整個VR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當前虛擬現實發(fā)展的節(jié)奏看似步調走的很快,在各行各業(yè)都有相關的合作展開。
但是站在硬件設備角度看,國內的廠商們太過于跟風炒作,重心并沒有放在如何提高產品質量上。
盡管國內的廠商積極投身VR硬件設備市場,在數量上是有保證,但是質量卻叫人擔憂。
而一旦低價產品推出市面,對于整個VR硬件設備的長遠發(fā)展來看,它并不是添磚加瓦,劣質產品充斥市場反而會拖累市場。
尤其在當前,虛擬現實整個的發(fā)展軌跡還是屬于初級階段,更需要細心呵護。
不少廠家打價格擦邊球賺取利益,往往阻礙這個行業(yè)健康有序的發(fā)展進度。
第二:顧短期利益,于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無益
拿智能手機來說,國內的小米一開始走低價策略,但是手機的配置還算是高配。
這種在產品質量上有保證的前提下,以低價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小米搶占手機市場份額。
而當前VR硬件設備要想帶給用戶好的虛擬體驗,在技術上就不能偷工減料,如果只是為了短期利益。
就隨便推出一款低價產品面向市場,其實對于企業(yè)自身來說,這種發(fā)展模式并不可取,市場最終是會優(yōu)勝劣汰的。
如果廠商只顧短期利益,它對于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并無益處。
第三:國產VR設備質量差易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隨著國際市場的多樣化,用戶如果想要購買到VR體驗好的產品其實可選性還是挺多的。
而有些廠商也有把中國市場作為首發(fā)地,比如前不久索尼在上海召開的發(fā)布會上就宣布,PSVR將在中國和國外其他地區(qū)同步上市推出。
面對國外VR產品來勢洶洶的殺入國內市場,廠商們還走低價劣品的方向無疑是拱手將市場送給其他競爭對手了。
可能低價能吸引消費者首次消費,但是體驗差的產品就足以失去消費者的信任,而廠商想要再次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估計是難上加難。
而如果像暴風、小米這類大公司都采用低價營銷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會讓用戶給國產VR設備貼上了質量差的標簽,想要產品翻身并不容易。
當年國產智能手機像華為、魅族、OPPO等走進消費者的內心足足花了好幾年的時間。
他們走過的歷程估計就可以告訴現在在做VR硬件設備的廠商們,要想在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別玩虛的。
真正做好產品才是贏得市場的砝碼。VR硬件設備市場很大,但并非以低價就能走天下,消費者最終看重的還是你的產品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