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的VR題材似乎還是有點千篇一律,那么業(yè)內(nèi)人士是怎么看待VR題材的發(fā)展的呢。
根據(jù)Robert Yang(游戲程序員兼紐約大學講師)的說法,很大一部分VR題材是更像是“同理心到此一游”。他說,VR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媒介。
Yang提到2015年P(guān)sychology Today上出版的一項研究。該項研究旨在檢驗游戲能否通過創(chuàng)設(shè)一個貧困的處境來增強大眾對窮人命運的同情。
研究顯示,游戲?qū)嶋H上減弱了人們對窮人的同情,因為大多數(shù)玩家推斷,貧窮是因為窮人做了自食其果的選擇,而非命運使然。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些項目真的能夠深化人們對人道主義的理解,但誰又能說,這種同理心是世界變得更好的必需要素呢?
近幾年來,大量研究顯示,同理心是要付出代價的——它可能變成激進政客手中的工具。
舉個例子,科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研究對象更容易同情A,而B又傷害到A,那么研究對象也更可能支持處罰B。
政治斗爭史上從來不乏這種例子,很多政客都知道如何根據(jù)政治議程利用情感操縱民意。
當特朗普還是總統(tǒng)候選人時,他就知道如何喚醒民眾對移民問題的深度情緒,他在選舉集會上講述了“Kata”的故事(他也沒有透露她的姓氏),講述的是一個年輕女子在舊金山被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謀殺的故事。
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Rane Willerslev和Nils Ole Bubandt提出一個新概念“有預謀的共鳴”,告訴我們共鳴、移情、同理心等概念很多時候是一個道德悖論:它幫助我們理解他人,卻也更可能傷害他。
其他反對者稱,VR不是讓用戶去體驗其他人的生活,而是一種自我陶醉的工具,甚至是種族主義武器,讓白人躲在另一個人的身體中宣泄不滿。
布朗大學新媒體理論家兼現(xiàn)代文化學教授Wendy H.K. Chun,最近在匹茲堡一個VR大會上說:“我們需要更多的正義,而不是情感的共鳴!
Chun解釋,當一個白人進入一個黑人化身的身體中,他會把這個化身當作一個必須被征服的對象。
根據(jù)她的觀點,VR里不會產(chǎn)生現(xiàn)實世界真正需要的政治行動;蛟S,正如她所說:“如果你穿上別人的鞋子……你會穿走他們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