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車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攻略秘籍單機攻略 → 金融帝國2攻略 教你如何致富

金融帝國2攻略 教你如何致富

作者:不詳來源:本站整理 發(fā)表時間:2013/7/31 15:21:47 評論(0)
4 頁 四、經營管理

  1.正的現金流

  和模擬城市一樣,你要盡快建立起正的現金流。這里沒有拖欠債,也沒有資產抵押貸款(這點很不好),一但手中沒有現金了,你就得倒閉。倒閉的標準不是資不抵債,而是你無法按期支付債務,這是西方15世紀以來的商業(yè)傳統。而中國因為商人文化和契約觀念比較薄弱,加之政府擔心國企倒閉造成的失業(yè)壓力,所以破產法的限定很緊。在民間也受契約觀念弱的傳統影響,私營企業(yè)主往往手中有錢就拿去投資,而不能區(qū)分現金和利潤的差別,等到討債的人上門時再想辦法,反正自已的資產放在那兒,又不是還不出錢,你怕什么,想討債先等兩天吧。

  2.品牌政策

  一開局就要決定你的品牌政策,因為變更品牌政策會導致以前的品牌報廢。這個設定不是很合理,朗訊剛成立時還借用了一陣子AT&T的大名,中國電信在分割之后更改標識,你能說它的用戶就會重新開始認識中國電信,以為那個高收費低服務的公司不再存在了嗎?當年電話初裝費所導致的負的品牌忠誠度,不可能這么快就消失的。

  你可以選擇三種品牌政策,統一品牌、系列品牌、個別品牌。統一品牌可以通過公關部的費用開支去加強,廣告開支比較少,而且開發(fā)別的城市的新市場時會已經有一些品牌基礎,不需要從零開始。但是如果你的產品質量不平衡時,給人的印象不好,低質量的產品會拖累你高質量的產品,但是象GE和三菱那樣from chips to ships樣樣都做得很好的企業(yè)也不是沒有。個別品牌是指每個產品都使用一個品牌,相互之間不會影響,但是廣告費用的開支是個問題,不過好處是品牌值漲得非?欤扔孟盗衅放坪徒y一品牌時都快許多。系列品牌是同系列使用一個品牌,這可以將較差質量的產品的影響局限在某個系列中。而且同系列的產品使用的原材料相類似,在技術開發(fā)上一般是共同受益的,一但某個技術得到提升,往往是同一系列中產品的品質一起得到提升。例如芯片技術的提升導至芯片質量的提升,而芯片質量的提升導致電腦系列中臺式、筆記本、掌上電腦三種產品(第四種產品是打印機,不用芯片的)的質量提升。

  品牌的設定我在模擬經營類游戲中是第一次看到,但這個設定仍不足以模擬復雜的現實。它沒有加入混合品牌政策,而寶潔則是這種政策的代表。另外,在某些產品上使用系列品牌,另一些產品上使用個別品牌,甚至三種品牌政策一起使用,這也是常見的做法?纯碔ntel,Pentium,Xeon,以及Xeon里還有一些具體的芯片代號區(qū)分(不是指芯片的頻率規(guī)格),真是把品牌的運用發(fā)揮到極致。

  有時開局時你的公司已經經營了幾年,這意味著你在產品品牌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投入,在變更品牌策略時,對于產品品牌的報廢你要慎重考慮,因為往往你的產品技術水平處于最低的水平。這時如果允許混合品牌政策,在品牌管理上就有余地得多。

  另外,在前面提到的并購中,A并購B之后,A可以得到B的科技,無法得到B的其它無形資產,主要是品牌。B的產品全部以A的品牌出售,而B的部分產品在品牌上比A要強,并購造成了無形資產的損失。這是制作公司在邏輯設計中的弱點。A和B的品牌政策并不一致,而游戲中不允許某些產品用系列品牌同時另一些產品使用獨立品牌,即混合品牌政策。在現實世界中,有時A并購B后,在B的品牌比較強的產品的銷售上,甚至會統一使用B的品牌。當A的品牌比B強時,B的產品使用A的品牌,雖然意味著B的品牌上的無形資產損失,但是B的銷售使用了更強的A的品牌,實際上是無形資產在總值上的增值。

  現實當中,有些公司會采取兩種統一品牌并行的策略,即部分系列使用一種品牌,另一部分系列使用另一種品牌,或者高品質的產品統一使用一個品牌而低品質的產品統一使用另一個品牌。品牌的管理很有講究,只是游戲中沒有留給我們發(fā)揮的余地。

  游戲中允許OEM,這是個很有趣的設定,不過游戲中并沒有說清楚這個功能。你在零售店和工廠里可以看到有個商標部門,但是在管理指導菜單里只看到一句“該部門處理的產品”,如何個處理法?沒有任何說明,這個部門是干什么的。現在我告訴你,這個部門是貼商標的。將消費品從港口或者NPC的工廠買來,經過這個部門處理一下,再賣出去就成了你的產品。你要檢視產品明細時,它變成了你生產的產品。相應的代價是,你無法利用原有的品牌,而你的品牌是從0開始的,遠不如供貨商的品牌。在工廠里也有一個商標部門,不知有什么用。因為工廠的進貨是中間產品,而中間產品是只有價格質量沒有品牌的(現實世界中當然有品牌,這是一種合理的簡化)。所以這個商標部門是用來給自產的產品貼商標的。為何需要貼商標?可以加強自己的品牌嗎?找不到答案。

  在品牌的算法上可能有個BUG。我有次技術為30時生產一種產品,造成品牌忠誠度是負數。但當我技術提升到100后,同時加大廣告開支時,品牌忠誠度還是負數,而且是品牌識別度的負數。品質最高,品牌識別是91,品牌忠誠度是-91,這只能是算法上的BUG。當時我四座城市,其它三座城市的品牌值都正常。

  3.研發(fā)

  前面提到過,零售業(yè)是沒有競爭優(yōu)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當然,要成為沃爾.馬特那樣的零售業(yè)品牌巨人,也不是不可能,這個我們在后面策略一節(jié)里會提到。在這里,競爭優(yōu)勢和核心競爭力來源于三個基本因素:價格、質量、品牌。我們前面已經提過如何通過運費和產能降低成本,也講了品牌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現在談質量。不同產品之間,價格與品牌的影響是此消彼長的,但是質量的影響,則是永恒的。

  研發(fā),就是生產技術的提升,而生產技術的提升,就是產品品質的提升。

  游戲中對技術的影響作了簡化,以一個百分比來衡理技術和品質。比如說,芯片的品質中,原材料硅的影響占5%,而技術占95%。假設我們的硅是外購的,質量是50,那么原材料對于芯片的品質貢獻就是50%x5%=2.5%,而我們的芯片制造技術一開始是最低的30,那么技術的貢獻是30%x95%=28.5%,我們出產的芯片的質量就是2.5+28.5=31。

  當我們的研發(fā)將芯片制造技術從30提高到100時,這時我們的芯片質量就是95+2.5=97.5,提高了66.5。

  當有某家公司的研發(fā)超過100時(比如達到了110),所有公司在該項技術的水平都要重新計算。例如你原來的技術是80,那你的技術在質量中的加權就是80/110,而不再是80/100。同樣,當你的研發(fā)上升時,會造成你的競爭對手的技術水準的下降。

  另一項設計得不合理之處是技術之間沒有差別。制造芯片和制造瓶裝牛奶的技術力從30提升到100,所需要的研發(fā)資源是一樣的,而不像文明系列中有一個科技值。文明2中科技值是按被發(fā)現的順序遞增的,文明3中每個科技都有自己固定的科技值。這個設定使得我們在生產經營和研發(fā)中偏愛那些高附加值的產業(yè)。

  無差別的技術導致了另一個結果,就是關鍵技術。芯片質量對臺式、筆記本、掌上三種電腦產品質量的影響有40%,也就是一個研發(fā)導致了三種產品66.5x40%=26.6的品質提升,如果這三種產品的品質最初也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31的話,現在就提高了近一倍,這會導致消費者的強烈反應。象這種一種技術會大幅影響到一大堆產品的品質,就可以稱為關鍵技術,而大部分技術的影響力都非常有限。如電子元件在電子產品(手機、DVD等)、電腦產品、電器產品中都有應用,也是一個關鍵技術。而鋼材、塑料因為被廣泛應用,雖然在許多產品中的影響不大,但總體的產品質量水平提升很大,其生產技術也是關鍵技術。

  如果芯片研發(fā)所需的資源是瓶裝牛奶的10倍,那我們的研發(fā)重點和順序就要慎重考慮。但是在無差別技術的情況下,往往是用零售業(yè)積累了資金直撲高附加值的產業(yè)的生產和研發(fā)。

  研發(fā)的一個問題是重復研發(fā)。如果幾個研發(fā)小組在同時進行同一項研發(fā),那么其成果是重復的而不是疊加的。這樣就限定了一個項目最多只有一個研發(fā)中心的9個研發(fā)部門參與。而一個研發(fā)小組各部門合作的結果是1+1<2的,即單獨一個部門研發(fā)一個項目時的效率最高,一口氣研發(fā)10年比一年一年研發(fā)的效率要高好幾倍。研發(fā)的上限……不明,也許是9999。在設定研發(fā)項目的界面里沒有說明該項目是否在研發(fā)中,當你有二十幾個研究中心時……只好依賴你的記憶了。

  研發(fā)的另一個問題是研發(fā)力只與設定研發(fā)項目時有關,設定項目時研發(fā)部門的級別是1,其后部門級別的上升不會影響研發(fā)進度和研發(fā)成果,只有下一次研發(fā)才能享受升級的成果。所以當設定研發(fā)項目后若立刻進行了一次特訓,千萬記得把研發(fā)項目重設一遍。

  CTO據說能在平時的訓練中加速研發(fā)人員的升級,不過他老是在研發(fā)完成后自動調整我的研發(fā)項目,而新項目完全不符我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這一點我很討厭。

  你也可以向別人購買技術,因為你開局時往往沒錢支撐太多的研發(fā)中心。技術領先的公司一般不愿意賣技術,但能成功向它買到的機率還是有20-30%左右。從技術排第二的公司就能100%地買到技術。

  4.定價

  技術的提升導致質量的上升,廣告的支出導致品牌的加強,兩者結合的結果是你的產品的總體評價遠遠領先于競爭者們。這么高的評價對你沒有用,你只需要總體評價略高于競爭者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你的提價空間。品牌和技術上的投入,并不僅僅是從銷售量的增加上來得到回報,通過總體評價指數下降到略高于競爭者時,所能得到的最大提價幅度,是評價你在技術和品牌上的投入的回報有多少的更直觀的方法。

  NPC的公司在調價上做得很頻繁,品質比我高時會上調到高過我一倍有余,品質太差時又完全不到我的一半,而這時我根本沒上調過價格,可見他的銷售必然是處于虧損狀態(tài)。調價就和調房租一樣,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調房租你要時刻注意出租率,調價格你要時刻注意競爭對手的價格。除非是獨家壟斷的生意我一次性漲價完事,否則這種麻煩事我一般是丟給雇來的COO去做。COO的面板里有個選項是價格政策,如果選激進,那么他就會盡可能高地調價以榨取每一分錢利潤。不過我雇的幾個COO做得并不好,大概是因為在零售方面的能力太差。

  5.雇人

  你建立總部后并建立相應的辦公室后可以雇三個人,銷售總監(jiān)、CTO、COO。工資標準取決于你的年銷售額,并依個人能力的不同而略有浮動,COO的工資可以占到年利潤的1/5。當你的年利潤增加時他們便會要求加薪,因為你不知道該加多少比較合適,如果拒絕的話會導致關系惡化,無法再次雇用。所以我一般加一點,然后對方拒絕后我再跑到人物信息里聘他。

  銷售總監(jiān)是用來加強你的零售店的銷售的,不知為何選人的標準卻是營運的能力。銷售總監(jiān)對于提高銷售水平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素,我無從得知其中的算法。不過有一次我的銷售總監(jiān)向我要求加薪,加薪后月利潤增加了一倍,而此前一年及此后一年我都在股市里作并購,對于生產經營上并無任何舉動。

  CTO能加強你的研發(fā),并自行決定新的研發(fā)計劃,以免研發(fā)資源被閑置浪費,當然你可以對他的計劃作出調整。CTO的問題在于他會對超過100的技術繼續(xù)研發(fā),而事實上整個經濟體系中有近百種技術等待研發(fā)。你可以通過CTO的辦公室向別人購買技術,你也可以通自己(CEO)的辦公室買技術,我不知這兩者有何不同。買技術時,如果技術低于80,一般對方都會愿意賣,如果技術高于80,就只能向該項技術排第二位的公司買,處于領先地位的公司一般不愿意賣技術,別人向我買技術時,如果這個技術是我正在應用于生產中的,我也不會賣。

  COO的工資比另兩個人高出幾倍,同一個人任不同的職位會提出不同的工資要求。COO是一個自動化管理的助手,其自動化管理的水平與該人在某項能力上的水平有關。游戲入門課程的建議是制造業(yè)、礦業(yè)、種植業(yè)強一些比較好,事實上也沒有什么選擇的余地,許多關卡里所有的人的所有能力指數都是0。我主要是指望COO能幫我自動給零售業(yè)調價,不過事實上他做得并不好。另外,零售業(yè)向制造業(yè)采購時,在同一產品有幾個工廠生產時,經常會發(fā)生不平衡的情況,一個廠供不應求,另一個廠卻產能富余。因為零售店各自的銷售波動都是相對獨立的,而零售店的進貨則是鎖定某個供應廠商無法調整。在廠家暫時不及供貨時零售店不會暫時切換到產能富余的廠家采購,因為自動切換只有在廠家完全斷絕了銷售時才會發(fā)生。我本來指望COO能幫我做這件調整工作,但事實上AI中并沒有加入這個功能。

  另一個解決同一產品的不同工廠銷售不均衡問題的辦法,是設立一個倉儲中心。因為資本主義2沒有提供倉儲中心的建造,我們只能用一個小工廠以“購進-倉儲-銷售”的方式,從多家廠商購進,再統一賣出。雖然要付一筆小工廠的維持費,但是在管理上方便許多,而且銷售不均衡的問題解決了以后,市場潛力的挖掘就更充分了。但是這只能適用于中間產品的銷售不均衡,因為工廠不能從工廠購進最終消費品,而商店也不能從商店購進最終消費品。最終消費品從工廠出來后,就只能直接進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點,而無法增加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這也是一個設計上的缺陷。

  6.工廠選址

  對于高附加值的消費品生產,其中間產品的采購決策是一件很頭痛的事。如果能夠外購的話,建議先暫時外購,同時加強研發(fā),等研發(fā)完成后再自產,因為自產意味著要從礦場開始直到中間產品的工廠為止的一大筆投資。在無從外購時,可以去別的城市找找看,雖然城際運費相對于其原價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有時甚至運費比原價還要高,但是對于高附加值的制造業(yè)來說,原材料的成本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在暫時沒錢自產時,付運費比花錢投資要劃算。

  有時所需的中間產品在別的城市的港口有供應,因為你不能直接購買別的城市港口的產品,所以你可以在當地建一個小工廠,從港口進貨后再轉賣到你的最終消費品制造工廠。

  有時你自建了中間產品的制造工廠,但是當地的下游企業(yè)卻消化不掉它的產能,而你又打算在別的城市開發(fā)新市場。新的最終消費品工廠是建在新市場邊上,還是建在中間產品所在的城市?若新工廠是建在新市場邊上,中間產品是就地外購,還是花一筆城際運費自產自銷?

  中間產品外購還是內購,這個答案很簡單。如果你有工廠在生產的話,盡可能內購。因為你的成本并沒有看起來那么高,你的進價有很大一塊是你另一個廠的利潤。但是對于新廠選址,則要考慮運費的情況。

  資本主義2對于城際運費的算法有兩個BUG。臺北與漢城的距離只有24公里,而臺北市東邊到西邊卻有上百公里,城際距離遠小于實際距離,甚至小于同城內的距離,這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另一個BUG是車體和引擎的運費,比整車的運費要高許多。

  另外,運費是以產品自身的價值為基礎進行計算的,而不是以體積、重量為基礎進行計算的。結果就是原材料的運費少得可憐,運一只引擎的運費所能運的鋼材,夠造幾百只引擎了。對于這種情況,我們的對策是,將高附加值的生產放在市場當地,而原材料和車體引擎之外的中間產品,則可以統一在某個城市生產。

  6.市場調研

  游戲直接給出了市場調研的數據,你可以直接從產品明細中查到占有率、以及銷售各因素的對比。而在現實中,這種數據并沒有這么容易就能拿到,要么你花大錢自己去搞調查,要么向AC尼爾森之類的公司去買。即使是AC尼爾森這樣的大牌公司,拿到的市場數據仍可能與市場的真實情況有較大的偏差。

  所以,好好把握這份免費的資源,經常查一下產品明細。


玩家評論
我要點評

網名 注:您的評論需要經過審核才會顯示出來。

已有 0 位玩家參與點評
下載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