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車游戲網
您的位置:首頁VR資訊中心VR百科 → VR新聞帶你進入最真實的新聞現場

VR新聞帶你進入最真實的新聞現場

2016/9/5 9:29:49來源:本站整理作者:不詳我要評論(0)

有許多媒體也率先的運用起了VR來做新聞直播,而這些嘗試也讓許多用戶感受到了最真實的新聞現場。

融媒時代,“讓虛擬照進現實”的科技理念開始落地生根,成為國內外媒體轉型探索的新方向。據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最新統計數據,2016年上半年,僅“VR新聞”領域的相關報道就有10.5萬余篇,微博、微信文章8萬余篇,相關手機應用近百個。

已經在娛樂市場取得不俗成績的VR技術,如何參與到專業(yè)化的新聞生產中來?“VR+新聞”這一跨界組合,在未來的市場銜接和受眾普及層面又有哪些挑戰(zhàn)?

“VR+新聞”初顯身手

日前,新浪新聞舉辦了一場以“浸新聞時代媒體如何玩轉360 全景新聞”為題的沙龍活動,邀請科技、媒體以及學界人士,探討“浸新聞”時代的互聯網新聞報道方式。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教授孫振虎認為,“VR新聞的獨特性在于它將空間感擴充的同時,延伸了受眾的感官體驗”。

照片和視頻尚不足以淋漓盡致地展現新聞現場,VR全景則可以將整個新聞現場搬到觀眾面前。

用戶不再是簡單地“看”“聽”“讀”新聞,而是在“親歷”新聞事件。

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新浪等網絡媒體都對“VR+新聞”進行了初步嘗試。

去年的“9·3”勝利日大閱兵,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首次引進全景VR設備全程記錄激動人心的閱兵盛況,全方位展示閱兵式的精彩瞬間。

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VR技術成為獨樹一幟的“法寶”,網友在手機上打開H5鏈接,就可以瞬間置身于“神秘”的人民大會堂內部。

在國外,VR在新聞領域的實踐落地開花。

去年11月,美國《紐約時報》推出了首部360全景新聞《流離失所》,運用浸入式報道技巧,講述了三個孩子在難民危機中的生存狀態(tài)。

用戶戴上“VR眼鏡”便如同與片中難民置身同一時空,仰望時可見飛機呼嘯而過、空投供給;

環(huán)顧時可見人群紛至沓來、哄搶食物,難民的生存狀態(tài)在第一視角注視下,呈現出更為強烈的情感沖擊。

之后,《紐約時報》發(fā)布移動應用“NYT VR”,同時為讀者免費送出100多萬套簡易的紙質VR眼鏡,力圖打開受眾市場。

目前共收錄了17段VR視頻短片,從巴黎恐襲的悼念活動到美國選舉的辯論現場。

從紐約街頭漫步到非洲草原巡游,內容涉及社會、歷史、自然等多個題材。

在剛剛閉幕的奧運會上,VR新聞更是不遑多讓,為奧運會報道開啟新亮點。

美國廣播公司(NBC)、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多家媒體均提供了多機位、全視角的VR觀賽體驗。

一些國內媒體也運用360視頻形式全方位地呈現了開閉幕式、田徑、跳水、拳擊等精彩盛典賽事。

觀眾如同與運動員并肩而戰(zhàn),可切身感受奧運賽場的如火激情。

“技術+內容”缺一不可

VR與新聞“跨界合作”的基礎,來源于VR的技術特性與新聞報道還原真實訴求的一拍即合。

時下新聞媒體間重復轉載嚴重,受眾好奇心愈發(fā)難以滿足。

而VR新聞創(chuàng)新的表達形式,恰好帶來了突破同質化的契機。

熱潮之下,民眾對于VR是否真的“名不虛傳”興味盎然、躍躍欲試。

不過,目前VR在新聞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短板與瑕疵。

中國傳媒大學一項針對VR產品的調查顯示,52.1%的受訪者認為“技術不夠成熟”,“內容缺乏創(chuàng)意”占其次,“用戶太少”再次。

孫振虎認為,現在的產業(yè)生態(tài)是“技術倒逼內容生產”。

技術上的鋪張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但如果只是拿VR形式來改造既有內容,老百姓不會買賬。

技術不是空中樓閣,VR新聞需要理性選題,把自己從盲目追求“奇觀”的技術屬性中解放出來,拾回內容深度。

與此同時,也有專家擔心VR突破傳統新聞框架的敘事方式會沖淡新聞的內核,進一步倒向娛樂化。

一方面,VR全景視頻對新聞現場的直接“復現”,等于完全把觀察視角扔給了觀眾。

新聞媒體作為專業(yè)“把關人”的角色進一步被削弱,人們接受信息的思考過程被簡化,理性認識逐漸讓位于感官體驗;

另一方面,場景表現要素的豐富,使得新聞細節(jié)有了更為多元化的解讀空間。

被“誤讀”的可能性隨之上升,由此或可導致輿論“失焦”,為正面價值的輿論引導帶來了新挑戰(zhàn)。

在新浪“浸新聞”沙龍上,許多VR從業(yè)者表示,投入成本高、采編難度大、傳輸與顯示技術不成熟導致用戶體驗差。

成為VR產業(yè)向規(guī);D變的主要瓶頸,VR用戶普及與市場培育尚需時日。

“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支持虛擬現實等新興前沿領域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化”,從產業(yè)政策上支持了新聞和VR的媒介融合。

其能否順利克服技術短板,找準自身內容定位,更好地服務于公眾,值得拭目以待。

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您的評論需要經過審核才能顯示)

查看所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