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的時代里,故事板該怎么創(chuàng)作許多導演還不知道,因此會影響到整個VR視頻創(chuàng)作的質量,這里來看看國外大神是怎么創(chuàng)作一個好的故事板的吧。
故事板通常用在影視、網絡以及游戲中,作為影像預演的一種手段,故事板能夠非常有效的讓工作人員明白場景中的空間位置、結果、動態(tài)以及互動。
通常故事板用來組成一幕場景,但問題是,在VR中景框已經不存在了,你怎么辦?
其實在VR中,我們依然可以用故事板來組織一個場景,但是相對于此前以景框為基準,在VR中新的基準是和觀眾的關系。
這個思考方式對于很多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人員來說很自然,但對很多傳統(tǒng)影視工作者來說比較陌生。
在VR中,創(chuàng)作人員的目標不再是控制觀眾的注意力,而是根據人體工學推測觀眾最可能注視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是我們要做文章的。
現在我們就說一下這個區(qū)域的范圍,請看下圖。

目前VR頭顯普遍的FOV是94°左右,想象一下你坐在沙發(fā)上,你正對著的FOV差不多是94°,同時你能比較輕易的向左右轉動30°左右,使得你的舒服FOV區(qū)域為154°。
當你站起來或者坐在轉椅上的時候,這個區(qū)域能擴大到204°左右。
但顯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轉椅或者站起來看VR內容,所以還是做最壞的打算吧。
接下來的問題是距離,人類進化的一個特點就是會更關注近處的事物,但是這個距離應該是多近/多遠?

在VR頭顯中,能夠讓觀眾舒適的看清的距離最小是0.5米左右,再近用戶就會悲劇的變成斗雞眼,Oculus官方的建議是保持0.75米最近距離。
在10米開外,觀眾感知深度3D的感覺會快速失效,20米之外就可以忽略了。
所以,如果想要在VR中正確放置物品,最好將距離控制在0.5米——10米這個區(qū)域內。
綜合FOV和距離,我們能得到差不多這樣一個演示圖,表明觀眾的一個絕佳體驗區(qū)域。

去掉一些線,調整一下視圖,增加一些3D效果,我們得到這樣一個圖片——這就是我們的VR故事板。

這個VR故事板能讓我們根據觀眾的相對關系來放置物體,同時依然能傳達結果、動態(tài)以及互動效果。

這個方法也并不完美
上文提到的觀眾的舒適觀賞區(qū),當你能很好的控制關觀眾起始位置時是適用的,這點用實時引擎制作的體驗往往比較容易,因為能夠重置觀眾的起始位置。